橫掃2011年東尼獎項,百老匯的票價至今2020仍居高不下。
這就是The Book of Mormon。
首先提一下這齣劇的創作團隊,Robert Lopez是Avenue Q的原創班底(也是譜寫了Let It Go的那位),Trey
Parker和Matt
Stone是南方四賤客的創作者。看到這樣的班底,就不難理解這會是一齣用動人音樂旋律和合聲來正經八百大開玩笑的音樂劇。
要不要在看戲之前事先做功課?當然,什麼都不準備直接走進戲院裡,兩個半小時後走出戲院時應該還是會很快樂,但是大概只能體會到這齣戲六至七成的歡樂效能。
那要做什麼功課?若是如我英文程度一般般,對摩門教的印象又僅止於兩個併騎腳踏車的西裝傳教士,那麼首先請要瀏覽一下歌詞,補充一些重點英文字彙能力,尤其醫療生理相關的關鍵字,諸如痢疾和割禮。再來要有一些摩門教由來基礎的背景知識,誰是Joseph
Smith誰是Brigham
Young,還有那個金盤子。最後一些芝麻點大的像是星際爭霸戰還有星際大戰裡的腳色,那就是有知道很好,但是不知道就也還好。
聲音層面來說,個人覺得是音樂劇裡面數一數二聲音非常乾淨的一齣。首先開場的叮叮Hello,摩門教的長老們個個都是西裝筆挺,頭髮梳得光鮮明淨,微笑時露出一排潔白的牙齒。這般完美的形象,再配上整齊乾淨的聲線,真的是聽到雞皮疙瘩掉滿地。不是King
Singer’s那種皇家感的整齊,而更像是複製人的感覺,如果今天肯尼(芭比的男朋友)很會唱歌,大概就是一排的肯尼在唱歌那樣。Turn
It Off. Crushed it! Okay?
還有另一邊整齊聲線的代表,就是部落人民的大合唱(以及超級可愛的Uganda口音)。聽聽酋長女兒Neil Patrick
Harris(誤*)領取東尼最佳女主角感言,再對比一下Sal Tlay Ka Siti的母音。先不論腔調標不標準,畢竟我不是母語人士也不是語言學家,但是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不管是純母音的圓圓嘴型,還是這種純樸的扁扁直白母音,只要發聲位置是健康的,都可以唱出很通透的聲音。
寫到這邊的時候突然卡彈了快一個半月,對於這齣音樂劇亮點多到如同一束滿天星一般,反而有點不知道該從何切入,總覺得有一種很特別的特質但是我一時想不到。有可能詞語匱乏,但是問題擺著天天想總會有新體悟,現在好像有點想明白了。以下是我的「成功的平面人設假說」。
上小說概論的時候,說一個成功的故事要有立體的人格設定,要有無法一言以蔽之的多重矛盾腳色面向,例如同時強悍又脆弱,才會令讀者信服。但是我覺得The
Book of
Mormon剛好走一個完全相反的路線才能達到如此的高度。首先塑造非常單純直接的性格,甚至可以說是有點卡通感的設定,不管是摩門教徒還是部落民眾,縱然有時會有一點點的消沉,但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天真又樂觀,每個都是直接把心裡的口白直接講出來。同時大量摻雜刻板印象的設定,如此悖離現實正常社交的狀態,就會弱化觀眾如我去探討邏輯合理性的企圖,並且下意識的將大腦轉換成在看漫畫或是卡通的接收頻率。
整個故事背景很明顯是假的,大部分的對白都很無腦,但是揶揄的論點是真的。反正裡面的腳色講話這麼屁,想必也是不需認真計較,這就是笑裡藏刀。而且整齣戲基本上還是秉持一個正向積極的主軸,沒有負能量,連壞人都可愛。以喜劇的糖衣包裝,小至個體的說謊自私鴕鳥心態、大至一個宗教信仰以及恐怖的陋習疾病,整個尺度很大。批判的事物有多真實,觀眾反應的笑聲就有多大。這樣拋棄塑造腳色可信度,一百八十度轉向單純化腳色的面向的手法,像虛竹解珍瓏先堵死自己一大塊,反而打開了更多的空間用在說更多想要表達的事情,在我的馬後炮分析看來其實是很有效且合理的(雖然我花了很久的時間才想出這個假說)。
縱使劇中腳色設定簡單,要成為一齣很棒的製作,細節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關鍵,同時「衝突的對比」更是本齣劇的拿手絕活。摩門教徒永遠燦爛潔白的笑容,笑說人性的弱點。資訊量極高的文本中,除了要放諷刺的內容,也要安插相同比例明顯來亂的梗,例如毫不掩飾為了押韻隨便套入的名字。同時在眾多極為優美感人的旋律之下,搭配噴飯的無腦歌詞,讓人一邊覺得音樂好感動好感動,但是媽呀配上這什麼爛歌詞笑翻。喜感十足舞蹈動作看似像健康操,道具很簡單,也沒有太多華麗的隊形變化,但是搭配笑點的節奏來說,妙的再精準不過。
一定要提及的是雙男主角精湛的演出,替腳色增色許多亮麗的看點,真不愧是雙提名東尼的成就。You and Me (But Mostly
Me)和I Believe兩首歌看Price強大爆棚的自信心,還有Andrew Rannells清亮通透的音域。Cunningham走完全另外一種說中帶唱的路線,無厘頭的答腔搭唱、爆衝的語無倫次和魔性的笑聲穿插於整齣劇之中,難怪雪寶會找Josh
Gad配音。
此外,每逢大合唱片段總是搞的盛大又華麗,好像每個都是要開場還是準備謝幕的熱鬧歡騰,聽一百遍都可以無限重複撥放。Hasa Diga
Eebowai跟Joseph Smith American Moses 簡直是惡搞的經典。Man
Up七嘴八舌的鬧哄哄成一片,大家都是自顧自活在自己的小劇場裡面。真正的大結尾Tomorrow Is a Latter Day /
Hello再現比起之前的大合唱馬力再上一個檔次,挖塞好有渲染力,摩門教徒和非洲部落合體之後,一加一大於二,馬上會讓負能量通通退散,甚至有點福音既視感。
不可否認的,這是依然一個有心人志竟成的故事,主角們在挫敗後成長。「相信」是本劇宗旨。青蛙什麼的,那些都是假的,就像Sal Tlay Ka
Siti根本不存在(咦),重要的是我們要選擇相信什麼讓自己變的更好。原來最終非洲部落的鄉民才是最有大智慧的人啊。
*因為Cunningham記不起來Nabulungi的名字,所以每次都亂叫一個N開頭的名人
戲院:Eugene O'neill Theatre
作詞作曲劇本:Robert Lopez, Trey Parker和Matt St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