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tlejuice

看戲的這一天整個過程曲折離奇,事後回想起來感覺真是幸運到不可思議。


坐進戲院以後,第一件事情是翻開節目單趕快掃過今天上台的演員名單,很幸運,五個重要演員都是OBC陣容。然後在無窮無盡的罐頭背景音樂突然轉換的瞬間,演出開始了。託TKTS的福,位子挺不錯。


這齣音樂劇改編自Tim Burton 1988年的電影Beetlejuice
。儘管電影本身的的風格定義為B級片,「希望看起來廉價而虛假」,但是想像力和娛樂感是十足的。


事前完全沒有做功課的我等著好好的被劇情娛樂。其實我覺得不知道劇情反而也挺不錯,這樣才有種新鮮感讓舞台本身帶領著自己像過山車一樣隨之上下顛覆。一開場的Prologue緊接著東尼獎上公開演出過的The Whole 'Being Dead' Thing。短短數分鐘內真的只能說目不轉睛,我的下巴從頭到尾完全被震懾到關不起來。尾音甫落,我轉向旁邊投向一個眼神,蘊含的深意是:這齣劇的舞台和音效已經完全把音樂劇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檔次了。


主角Beetlejuice戲份有多重看劇名就劇透了,這是Alex BrightmanSchool of Rock之後第二次進駐這個戲院的力作,這麼多年下來每天晚上都在同一個劇院裡嘶吼,佩服他的高度能量之外,還有欽佩他能維持健康的唱歌方式。畢竟這次Beetlejuice獨特的嘶啞咕噥喉聲可是一大商業機密賣點(他本人說這是種可以練的技巧,不會傷喉嚨)


Lydia
這位哥德風怪怪少女,由Sophia Anne Caruso詮釋真的非常適合。她的唱腔獨樹一格,想必Dead Mom會是下一首時下年輕妹妹們紛紛要翻唱的力作。混和著濃厚鼻腔共鳴的belting,搖滾的嘶吼中有時又帶有牽絲感的低喃,瞬間和BarbaraDelia的唱法和音色做出明顯區隔。聽現場一次定生死時可以感覺這樣的唱法比較吃身體狀況,只能說年輕就是本錢。


這齣音樂劇戲分最重的基本上就是BeetlejuiceLydia兩位貫串全劇。其他的腳色約莫可以平均分配到一到兩首歌來發光發亮,其他剩下的部分就是眾人大亂鬥熱鬧滾滾。
Adam
Barbara真是史上最可愛的音樂劇夫妻,聲線是頭腔全開的甜美公主和清新王子組合,個性熱心又有點少根筋。尤其Kerry Butler私底下形象也是超級可愛,好像曼哈頓奇緣裡走出來現實世界的公主。可愛夫妻檔二重唱的Barbara 2.0
完全就是洗腦神曲,窩嗚窩嗚窩,唱出我心目中超級音樂劇的聲音,舉重若輕,聽了全身舒暢。


至於後媽Delia,我沒有說這個腳色不重要,但是她在劇裡的被安排出場的時間沒有很多,可能是因為這樣Leslie Kritzer才可以被安排重責大任掌鏡Vlog-Seize the Dey-O的主持人(?)雖然僅短短數集,但我想應該已經創造了史上新高度的用心,非常推薦有空可以看一下。而且我也是看了Seize the Dey-O以後才意外發現,原來The Banana Boat Song唱的全部都是英文的歌詞()


另外,有兩個來插花的腳色女童軍Sky和心靈導師Otho,非常亮眼。如果每天晚上的工作的重責大任就是要一直尖叫,我想這個基本功還是非常不錯的。爸爸Charles和老闆Dean夫婦的存在基本上就是為了要符合電影原作的設定,還有順便湊齊合唱的聲部吧。但是存在感就沒有令我有太多觀察和心得了。


還有要提一下Eddie Perfect的作詞真的很有才,連珠炮式的手法,把笑點們以一種密度極高的方式塞在一起,比起Hamilton的饒舌說歷史,多了些搞笑連續劇的輕鬆感。許多笑點的低度也像是電影刻意的B級感致敬,但是總之觀眾很買單。值得一提的是The Whole 'Being Dead' Thing這首歌裡一句歌詞,在劇院現場、錄音版本,以及東尼獎現場的演出分別就有三個不同的版本。我不知道是作詞人的用心還是Alex Brightman自己的隨機應變,但是就可以看得出好作品都是建築在細節之上。


很喜歡集結了所有重要旋律精華再現的嘉年華會般結尾,讓所有人齊聚一堂的時候,快速人生跑馬燈式的安排,讓陪了我們一個晚上的可愛人物們的旋律們像謝幕一樣的出場和大家道晚安。


帶著滿滿的腎上腺素離開戲院,發現紐約的街道和總是燈火通明的時代廣場竟然一片漆黑。原來今天傍晚是百年一遇的紐約中城大停電,許多晚上的演出都受到影響而臨時宣布終止。我們中午因為晚了一分鐘連上網路沒能買到Tootsie的樂透票,塞翁失馬才得以來到在中城北邊的Winter Garden Theatre,而無比幸運的看到了一場振奮人心的演出。

戲院:Winter Garden Theatre
作曲作詞:Eddie Perfect
劇本:Scott Brown
Anthony King.